2022年10月29日是第17个“世界卒中日”,中国卒中学会发布2022年世界卒中日宣传主题为“识别中风症状,把握宝贵时间”,口号是“争分夺秒,挽回生命”。
专家介绍
刘家敏
神经内科三病区科主任
神经病学硕士,主任医师。现任徐州市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徐州市卒中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徐州市卒中学会认知障碍学组委员,徐州市医学会癫痫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徐州市卒中学会介入学组顾问委员会委员,徐州市医疗事故及损害鉴定专家库成员。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进修神经病学,擅长脑梗死、脑出血、头痛、眩晕、帕金森病、痴呆、情绪障碍及睡眠障碍等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在神经系统疑难危重病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救治经验。
出诊时间:周二、周五全天
出诊地点:门诊二楼神经内科诊室
1、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指颅内突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的疾病,可以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
缺血性中风:即缺血性脑卒中或脑梗塞。由于脑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或随血流带来栓子堵塞血管,使得血流堵塞。此类人群多有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病史,常在休息、静止或睡眠等静态时发病,发病前可能有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
出血性中风是由于高血压、脑血管硬化、或脑血管畸形导致脑血管破裂,使脑组织损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头痛、呕吐或偏瘫。常见为脑出血,多见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多在情绪激动及使劲用力等动态下突然发病,进展迅速。
一些因素对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又称为危险因素。它分两类:一类是无法干预的如年龄、基因、遗传等;另一类是可以干预的,如能对这些因素予以有效的干预,则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能显著降低。引起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遗传、高血压、低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肥胖;饮食因素如高盐、多肉、高动物油饮食,饮浓咖啡浓茶、体力活动过量等,均被认为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3、如何识别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