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日,《健康报》第11518期刊发题为《建立一体化管理县域急救新模式》文章,报道了我院在县域急危重症救治一体化方面的工作探索。
建立一体化管理县域急救新模式
江曙光
提升县域急危重症救治能力,需要建立一套适合基层、功能完善、快速有序且可持续发展的急危重症救治智能化、院前院内一体化的救治体系。
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一度面临诸多发展困境。为了提升医院急诊科救治能力,医院联合县急救中心打造区域内急诊和危重症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智能化综合救治体系。经过实践,医院不仅在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上提升了一大步,也逐渐形成了急诊科、ICU一体化的急危重症救治中心。
医院将重症医学科与急诊科整合发展,建立融合院前急救、急诊抢救室、重症医学科一体化管理的急救诊疗新模式,有效加强了急诊、重症学科建设和管理,提高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有效率。同时,医院成立专业ICU救治单元,涵盖重症肾病、重症外科等。加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和双向转诊等工作,实行分组诊疗,多学科协同救治。
此外,医院优化急诊科各区域位置,按病种分区管理。环岛式抢救室医护工作站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急诊科还设有急危重症病人专用电梯,可直达重症监护病房和急诊病房,最大限度地缩短了院内转运时间。医院还制定了一系列工作保障机制,如接诊人员培训指导制度、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等,确保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在院前与院内的高质量衔接上,医院加强救护车建设。医院目前共有8辆救护车,车上配备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和常见急救药品等,建立了“移动重症监护室”。通过GPS定位,了解行驶路线,掌握到达医院时间,提前做好院内接诊工作。通过车载5G技术,实时把患者信息传到医院,院内医生通过视频、电话指导现场急救医生对特殊危重病患者进行急救,提高危重症救治率、院前急救效率。完善院前、院内相关信息共享机制,医院建立了实时动态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实现院内多部门紧密协作,无论在“120”救护车上,还是在院内,患者都能得到及时、规范和有效的救治。
在在线医疗服务方面,医院开展“一键呼”智慧急救,及时获取呼救人信息,包括呼救人的既往病史、用药过敏史、手术外伤、输血史、既往检查报告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提前评估呼救人的健康情况和用药情况,让救治更加有的放矢。
以县级医院为主导构建县域急危重症救治体系,搭建半小时急救圈,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车载5G技术等,让信息高效沟通,缩短应答时间。此外,要对区域内慢病患者、独居老人进行健康宣教,鼓励使用智慧急救系统。在救治环节上,注重一人主导、多人协作,一体化救治能缩短各科室医生熟悉病情的时间。
环岛式抢救室医护工作站
5G救护车传输患者信息
急救中心大厅